目前分類:時事有感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花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從小每位爸媽總是希望小朋友能夠快樂的長大,但是在這個升學主義充斥的社會裡,文憑也很重要,想當然爾,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高人一等,成績優異,最好是全才發展。還記得Gardner曾提出多元智慧理論,希望以光譜教學的方式,讓每位孩子都能適性發揮自己的特質,開展自己的潛在能力,但台灣的父母確有所誤解,誤認為多元智慧就是要孩子通才全包,所以才會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林立,在這種強力填鴨教育下的孩子,真能獲得「多元智慧」嗎?

今天下午看到小言的媽媽在教他數學,小言是個國小二年級的樂天派小孩,但是一碰到數學通常結果都是淚眼汪汪,因為從小生病的緣故,致使小言的腦部細胞有些受損,所以記憶力不好,別人只要花半個小時就可完成的功課,小言可能就必須花一整個下午才能做完,今天下午的數學作業是「一打有幾支?」

花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006年一開學,就有35所小學消失了,有些被併為分校,有些則是廢校消失了,教育部裁併小學的理由有二,一是為了縮減教育人事經費,另一個是藉由委託台中師院(現改制為台中教育大學)對台灣小學所做的研究,提出就讀人口少會影響同儕學習與競爭力,不利於學習,依此源由裁併偏遠地區未達各縣市就讀人數標準的學校,但其實第二個原因是很牽強的,根據外國所做的研究資料顯示,小班教學反而更利於學習(尤其以二十五人為最佳),故最真實的理由根本只是為了縮減教育人事經費罷了。

裁併偏遠地區小學的作法對偏遠弱勢學生影響甚大,除了每天必須早起至距家數十公里遠的新學校上課,還得重新適應新學校的課程與校園文化,而偏遠地區與都市鄉鎮的城鄉落差甚大,要廢棄原本的社區文化而學習上階層的學校文化,若校本課程與本身的生活經驗無關,學生真能學得會嗎?更別說貧富差距了,偏遠地區的家長普遍學歷都不高,故大多依賴學校老師幫忙處理小孩問題或是生活問題(如怎麼寫文件),原先與學校的關係是緊密結合的,卻因為裁併之後要花更多的交通時間送小孩去上學,還得擔心小孩適應問題,加上離學校又遠,自然沒有多餘的心力去參與學校事務了。

花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某雜誌做了一份調查後發現,台灣人覺得如果擁有3千萬就會覺得幸福,也願意花5千萬來買幸福;至於自己的幸福指數,台灣人平均給自己74分,其中尤以軍公教穩定職業的幸福指數最高。 

幸福是什麼?如何使自己幸福? 

花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