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06年一開學,就有35所小學消失了,有些被併為分校,有些則是廢校消失了,教育部裁併小學的理由有二,一是為了縮減教育人事經費,另一個是藉由委託台中師院(現改制為台中教育大學)對台灣小學所做的研究,提出就讀人口少會影響同儕學習與競爭力,不利於學習,依此源由裁併偏遠地區未達各縣市就讀人數標準的學校,但其實第二個原因是很牽強的,根據外國所做的研究資料顯示,小班教學反而更利於學習(尤其以二十五人為最佳),故最真實的理由根本只是為了縮減教育人事經費罷了。

裁併偏遠地區小學的作法對偏遠弱勢學生影響甚大,除了每天必須早起至距家數十公里遠的新學校上課,還得重新適應新學校的課程與校園文化,而偏遠地區與都市鄉鎮的城鄉落差甚大,要廢棄原本的社區文化而學習上階層的學校文化,若校本課程與本身的生活經驗無關,學生真能學得會嗎?更別說貧富差距了,偏遠地區的家長普遍學歷都不高,故大多依賴學校老師幫忙處理小孩問題或是生活問題(如怎麼寫文件),原先與學校的關係是緊密結合的,卻因為裁併之後要花更多的交通時間送小孩去上學,還得擔心小孩適應問題,加上離學校又遠,自然沒有多餘的心力去參與學校事務了。

學生的學習成效與他的學習動機有密切相關,若一個國小生因為交通問題而必須住校,離家的恐懼感需克服,沒有穩定安心的內在力量,怎能放心學習?到最後可能還會因為一直跟不上進度而中輟學業,製造新的社會問題。其實只要有好的教學課程設計,再加上原先就凝聚的向心力,與密切的師生互動,克服同儕學習能力是有可能的,千萬別因裁併一所學校,反而另外增加一所監獄。

有發展學校課程特色的漁光國小也已消失併為分校了,讓我想到宜蘭老家對面的永樂國小,也是人數超少的迷你學校,每位學生幾乎都能配有一台電腦,那她何時也將面臨裁併走入歷史呢?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花柚子 的頭像
    花柚子

    幸福洋果子舖

    花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